繁陽鎮團山社區:傳承“五四”薪火 在戰“疫”中閃耀初心使命的青春光芒
百年前,一群青年點燃革命的火種,為了祖國的前途命運奔走呼喊,奉獻青春熱血。百年后,新一代青年秉承先輩的精神,為了人民的生命安全逆行而上,筑牢防疫戰線。黨旗所指,團旗所向,戰“疫”有我,青春出列!當抗擊疫情的號角吹響,繁陽鎮團山社區近70名團員、青年志愿者們踴躍報名,組建一支青年突擊隊沖鋒在戰“疫”一線,吹響“青春集結號”,共同描繪出青春最亮麗的顏色。
青力有青為,沖鋒是“疫”往無前的熱血

在防疫一線,除了經驗豐富的“老將”,還有許多“90后”甚至“00”后的在校大學生。在疫情防控需要突擊攻堅的時刻,他們勇毅前行,讓群眾豎起了大拇指。“請打開皖事通或者支付寶掃碼,提前準備好安康碼。”、“保持兩米距離”在華陽小區核酸檢測點,身著藍色隔離服的汪康,手持二維碼在前進的檢測隊伍旁來回做著提醒。汪康是蘭州大學的在校大學生,即將畢業的他返回家鄉準備安心在家完善論文、備考研究生,“我需要上網課,請給我安排下午的班次。”當看到招募社區志愿者時,汪康毫不猶豫地加入到隊伍中。他變身小區里的“小暖男”,在小區封控管理期間面對群眾的反復詢問與不理解,能頂住壓力進行耐心解釋,盡最大力量安撫居民的情緒。華陽小區居民結構復雜老年人較多,雖然資歷尚淺但汪康既能在緊急狀況面前擁有果敢的處置決斷,更有著溫情的溝通技巧,面對“爺爺”“奶奶”輩的居民,他就像其孫輩一樣進行關懷引導。他像顆“萬能”螺絲釘,在任何關鍵地方有缺口的時候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是小區卡點的“值班員”,是物資配送的“快遞員”;是核酸檢測現場的“引導員”。
退役不褪色,請戰是“疫”無反顧的使命

青年退役軍人付銘充分發揮居民熟悉、經驗豐富的優勢,主動出戰,無私奉獻,彰顯了退役不褪色的軍人風范。在華陽小區封控管理期間,執勤值守、上門采集核酸、購買物資總能看到付銘忙碌的身影。他是名有7年黨齡、5年兵齡“95后”,面對突如其來的封控管理,志愿者人手吃緊,身為退役軍人的他積極動員同村的好兄弟也加入志愿者隊伍。“B區的居民很多以前都是庫山村的村民,我們是很多年的鄰居,對居民的情況也都很熟悉,應該可以完成好組織的任務。”。華陽安置小區是全區最大的安置小區,老年人居多,用藥需求量大,疫情防控小區被封控管理期間,臨時黨支部第一時間成立采購服務組,解決百姓購藥難題,社區工作人員蔣文文主動請纓承擔購藥送藥上門。看見好兄弟騎著電瓶車跑來跑去,不停地上樓下樓,付銘主動要求支援采購組。兄弟倆每日采購上百種的藥品,無一差錯,最高的一天采購近3000元藥品。細致的服務獲得老人們的夸獎,他們都說自己的兒子買藥也沒有這么快!
舍家為大家,堅守是“疫”不容辭的擔當

“我做事挺細心,想來幫忙做信息登記”。身材嬌小的趙龍芳是一名“90后”兼職媽媽,在社區防疫工作日趨緊張,微信居民服務群招募青年志愿者的時候,她的那顆志愿奉獻的火苗再也抑制不住,毅然決然地將孩子交給父母照顧。不論是上門還是在采集點進行核酸檢測信息登記,她總是能高效、準確地完成任務。為了配合醫生,不愿讓醫生多等一分鐘的她經常是第一個到場穿好防護服,一干就是6個多小時,不敢喝水、不上廁所,防護面罩下的眼鏡掛著水珠,防護服下的衣裳濕做一團。小小的她似乎擁有著無窮的能量,白天要挨家挨戶地上門,晚上知道物資運來便早早地在小區門口等候,一份蔬菜和肉大概6斤多重,她和物資配送組的老大哥們一起配送上門,大家都夸贊道:“有這個小美女統計,我們這些大老粗就不會把數量搞錯,既不會漏發也不浪費物資”。4月份的天氣陰晴不定,解封后的小區依舊需要志愿者在卡點值守,中午還炎熱得讓人發暈,傍晚便寒風習習讓人冷到發抖,在不透氣的藍色隔離服里,她細致地檢查進出人員健康碼和行程碼,積極號召群眾間隔一米線,耐心地解答問題。再累再熱,她都把現場控制得井井有條,人再多,事情再繁瑣,她也總是細心又耐心地想辦法處理,就像一朵向陽花樂觀向上。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卡點值守,我們在!核酸檢測,我們在!物資配送,我們在!在抗疫一線廣大青年擔當作為,無畏向前,用實際行動詮釋和傳承五四精神,彰顯出“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干勁闖勁、“一代更比一代強”的蓬勃朝氣。(胡靜)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