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建+”提升“滿意度”
連日來,繁陽鎮深入開展居民住宅小區物業整治,推進人民城市建設提檔升級,助力社區治理取得新成效。這是該鎮堅持“黨建+”模式,動員最廣泛的力量和最優質的資源參與社區治理,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的務實舉措。
黨建+物業。各社區建立了由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引導、業委會議事監督、物業公司服務、共建單位參與的“4+N”五方聯動機制,前4方是固定的,“N”指的是根據問題屬性的不同,請不同的單位或部門參與幫助解決。在條件成熟的居民小區成立“紅色業委會”,業委會成員全部都是黨員。精心挑選樓棟長,每幢樓遴選1名政治覺悟高、責任心強、奉獻意識好的棟樓長,絕大部分由黨員擔任,強化了“紅色業委會”力量,使各項工作能夠迅速有效地落到實處。西苑社區建立“五方聯動”月調度會議機制,由區(鎮)物管中心、社區、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等負責人參加的物業管理工作推進會,社區和物業公司對征求和排查出來的共性問題集中解決,個性問題單獨清單處理,社區層面無法解決的問題積極尋求上級部門支持解決。今年一季度,協調處理好業主與物業之間的矛盾糾紛11起,切實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步路”。
黨建+信訪。建立“黨建+信訪”服務機制,拓展群眾信訪反饋渠道,線上開通“和曦繁陽”信訪工作站。創新建立“你說我辦、分憂解難”黨政領導接待日制度,高位推進重點信訪。對重大、復雜疑難的信訪問題及時主動約訪,固定每周一由黨政主要領導接訪,并開展為民辦實事初信初訪活動向村居延伸的試點工作,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期到村居開展下訪接訪活動,對排查的信訪隱患及初信初訪實行首辦包保負責制,一包到底,動態納入鎮信訪積案化解專項行動范圍,逐案成立化解工作專班;定期召開信訪聯席會議,進行分析研判,嚴格按照“三到位一處理”原則,堅持 “1%工作法”,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社會救助等多種手段化解,集中力量打好積案化解攻堅戰,實現案結事了、息訴罷訪,確保矛盾不上行,確保群眾來訪訴求妥善解決。龍亭社區建立“黨建+信訪”服務機制,打造“5+X”群眾議事朋友圈,即鎮聯系領導、社區干部、網格員、物業、業委會等5方共治力量,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X項問題清單,在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立小亭議事廳,在小區內建立黨群議事亭,定期開展座談會、議事會、研討會,積極化解群眾矛盾,讓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黨建+網格。繁陽鎮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社區治理創新,依托鎮、社區兩級綜治中心,進一步細化網格,形成一級為鎮、二級為社區、三級為片、四級為組的四級網格模式。按照“一網格一微信群”模式,建立由網格長負責、社區干部、公安干警、群防群治骨干力量參與的“平安”微信群,及時傳達政策法規、收集群眾訴求、化解群眾矛盾、上報動態信息,確保最基層治安有人防范、矛盾有人調解、信息有人上報、問題有人解決。新化社區將黨小組建在網格上,形成了“組織引領、黨員帶頭、居民響應、共同治理”的網格聯動服務模式,將居民黨員、大學生黨員、退役軍人黨員、退休單位黨員按其居住地劃分到各網格黨小組,為網格管理和服務注入了新活力。從而形成了“支部到網格、黨員到小區、陣地到樓宇”的黨組織新架構,有效激活了社區治理的“神經末稍”。依托現有網格劃分,確定8名社區工作人員為“紅色網格長”,并通過創建網格微信名片,制作8個“碼”上行動二維碼,在各網格區域內顯目位置張貼。居民遇到煩心事、揪心事,都可通過掃“碼”反映。不會使用智能手機的居民,也可以通過公布的網格員手機號碼和社區服務熱線進行反映。網格員接到居民的“碼”上反映后,在第一時間內立即“碼”上響應,能在“碼”上解決的及時解決,不能及時辦理的疑難問題,將帶到“碼”下解決。“碼”下解決的主要渠道,是由各個網格員將疑難問題匯總至“心話”議事廳,由社區“兩委”共同商量解決的辦法和途徑。“碼”上行動工作機制的成功運行,將網格服務延伸到每一個單元、每一個住戶和每一個居民,真正滿足群眾的所需、所想、所要。從而實現了“用我們的碼上行動,換你們的馬上滿意”的服務目標,激活了社區治理的一池春水。據統計,今年一季度,通過“碼”上解決的求助、投訴的問題就有9個,政策咨詢類的就更多了,通過“碼”下解決的問題有8個,通過上級部門協調解決的有1個。(楊才星 黃田峰)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