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鎮金峨社區:凝心聚力抓落實 服務民生有擔當
金峨社區2021年10月被批準成立,位于繁昌區城東新區中心區域,轄區內有7個居住小區,現有住戶3271戶,服務常住人口8568人。社區成立不久,面臨著人口底數不清、社會關系不熟、物業投訴居高不下、群眾認同感不高等問題。在此背景下,金峨社區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為民服務為主線,整合資源強基固本,在小區內設7個治理網格和74個微網格,選優配強125名的紅色樓棟長隊伍,組建7支共232人的志愿服務團隊,所有小區均成立業主委員會。金峨社區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和探索,推行“三進三聽三做到”社區工作方法,用心用情用力為民服務,走出了一條反映社區特點、順應群眾期盼、不斷緊密群眾關系的新路子。
“三進”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社區干部進小區。為搭建與社區居民交流互動的平臺,防止社區干部向“機關化”傾斜,扎實“用腳步丈量民情”的工作作風,金峨社區干部常態化開展“每周敲門30戶”行動,對現有的人員信息逐戶、逐人進行摸排,并對相關動態進行日常維護,每半年更新一次全員信息臺賬,確保家底清、情況明,為后續各項工作打下良好基礎。多方資源進網格。金峨社區以單元網格為載體,社區干部對各小區進行包保工作制,并充分整合轄區內社會組織、共建單位、志愿團體等資源進網入格,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同時,網格員充分發揮作用,積極向上對接社區資源,向下團結小區居民,社區定期召開民情分析會、工作復盤會等,匯總處理網格內的各類事項,進一步做實做細網格化管理工作,實現“小網格”服務“大民生”。紅色樓長進樓棟。金峨社區以“黨支部+黨小組+紅色樓長+N”工作模式為抓手,鼓勵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擔任樓棟長,在樓棟中亮身份、做表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同時,社區民警、城管人員、物業管家等作為“N”力量按要求開展工作,堅持“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小區”的原則,推動實現基層治理的觸角延伸到最小單元,著力把治理觸角延伸到“末梢”細處。
“三聽”推進工作走深走細走實
廣開渠道聽民聲。常坐辦公大廳的干部與居民平常互動交流機會少,很少有機會收集到真實的心聲,金峨社區堅決杜絕,堅持深入基層、深入實際、深入群眾,走進群眾家中,與群眾坐到一條板凳上,面對面溝通、心連心交流。同時,充分利用微信群、小微權力監督等平臺,從群眾方方面面的聲音中聽到群眾的真民意,并轉化為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方向和動力。開門納諫聽意見。為落實黨的二十大提出的“全過程民主”要求、匯聚人民智慧,金峨社區通過“五方聯動”、“業主請上座”等活動,掌握居民的實際需求和意見反饋,通過社區每周例會集中整理,堅持即知即改,立查立改,摸清實情、找準癥結,從反映最強烈的意見著眼,從最具體的工作抓起,通堵點、疏痛點、消盲點。認真記錄建設性意見建議,積極吸納,推動社區治理工作不斷提檔升級。真情為民聽心聲。社區通過經常性走訪,走親戚式互動,重點與轄區內黨員、干部、樓長、志愿者、困難戶等群體進行面對面、心貼心交流,搭好“連心橋”、織好“連心結”、結成“好搭檔”,讀懂民心、善解民意,實現群眾把干部當親人,講真話、講實話、講心里話的良好社區氛圍。
“三做到”推動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做到合理問題解決到位。對居民反映的問題,首先進行分類分級進行梳理,能現場解答的,耐心細致地進行解答;不能現場解答的問題一一記錄,詳細了解,分析問題癥結所在,同時社區周例會進行協商解決;實在無法有效解決的,形成問題清單上報相關部門尋求解決方法,重視結果反饋,形成工作閉環,做到有始有終。做到生活困難幫扶到位。社區干部秉承心系群眾、服務百姓的原則,全面摸排孤寡老人、困難黨員群眾、老弱病殘孕等重點人群,在小區內組建困難救助小分隊、黨員突擊隊,明確責任分工,實時掌握群眾困難訴求,嚴格落實各項惠民政策,建立幫扶救助臺賬,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確保困難幫扶精準到位,讓群眾生活得安心、放心、舒心。做到個性需求服務到位。金峨社區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創建了不同類別的微信群,并“線上+線下”進行需求收集和資源對接。社區將針對“一老一小”兩個群體的個性需求服務作為重點工作內容推進,利用“黨組織+社工站+志愿服務隊”的聯動服務模式,結合“我們的節日”,鏈接共建單位和社會團體定期組建各類體育健身和文化娛樂活動,推動個性化服務常態長效、高效規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高云)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