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緊扣“三個字” 培塑“文明風”
文化志愿者是推進文化惠民活動的重要力量,尤其在農村,文化志愿者之于豐富文化活動、引領社會新風的作用就更加重要。近年來,繁陽鎮緊扣“建、培、帶”三個字,不斷壯大文化志愿者隊伍,充分發揮文化志愿者作用,積極培塑社會主義文明新風尚。
緊扣一個“建”字。針對農村文化人才匱乏的實際,該鎮積極依托區文化館、圖書館和社會文藝團體、民間藝術人才,牽頭組建文化志愿者隊伍。他們多渠道、多層次深入農村開展文化活動,以城區文化活動影響帶動農村文化建設,使農村文化綜合服務中心、村史館、農家書屋和鄉村大舞臺、文化休閑廣場真正成為農民群眾求知、求美、求樂的休閑活動場所。
緊扣一個“培”字。該鎮現有廣場舞、文藝小分隊等文化志愿者隊伍30余支,長期活躍在群眾中。擁有美術、音樂、戲劇、曲藝、舞蹈、攝影、書法、剪紙等文化志愿者200余人。這些志愿者在藝術上有特長,在群眾中有威信,在社會上有名氣。該鎮文化站主動與區文化館、圖書館對接,通過舉辦枇杷節、長棗節、自行車騎游節、采摘節、茶文化節等活動和邀請作家協會、書畫家協會、攝影家協會到鄉村采風,以及元旦、春節、端午、中秋、重陽等所舉辦的節慶活動,積極發揮文化志愿者“傳幫帶”作用,將文化“送”到鄉村,“種”在田間地頭。對農村文藝愛好者進行廣場舞、柔力球、攝影、短視頻制作等培訓,受眾1000余人次。鎮文化站和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采取集中培訓與具體指導相結合,讓文化志愿者根據自身需求參加不同專業的培訓,使他們成為一專多能的公共文化輔導員,培養了一大批具有一定文藝特長,熱愛文化公益事業的志愿者,為群眾提供優質文化服務,推進全鎮文化惠民工程建設。緊扣一個“帶”字。廣大文化志愿者能夠真正擔負起責任,積極發揮特長,帶動引領農村群眾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這些文化志愿者起到了“樹立一個,帶動一批,影響一片”的輻射功能。57歲的繁陽社區居民吳靜波系繁昌民歌“非遺”傳承人和悅動舞蹈隊隊長,先后加入文化館文化志愿服務團隊和“藍絲帶”義工協會。十幾年來,她積極投身志愿服務活動,經她指導、受她影響加入文化志愿服務活動的群眾超過百人,是全鎮聞名的民間文藝“志愿者之花”。她和她的同行經常深入農村,免費開展面對面的交流、一對一的輔導,使很多農村廣場舞愛好者受益于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奉獻。文化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有效開展,不但改善了群眾文化生活質量,而且提高了文化資源的利用率,使文化活動資源日益多元化。從而,在全鎮掀起了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文化發展新風尚,營造了文化惠民、文化樂民、文化育民的良好氛圍。(楊才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