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安定社區:“安鄰定心”破解“治理難題”
“小區新監控設備安裝后,能夠實現了24小時無死角監控,畫面清晰度顯著提升,安全感一下子上來了,社區的辦事效率真高啊!”連日來,家住繁陽鎮浪琴灣小區居民紛紛點贊社區為居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幫助解決了小區監控設備存在的線路老化、畫面模糊、覆蓋盲區等問題。這是安定社區用心擦亮“安鄰定心”黨建品牌,有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生動寫照。
支部“安鄰”,組織建立在小區。“組織天天上門,不如支部建到家門口”。基于這種高度認識,安定社區在轄區4個小區建立了4個網格黨支部,培育黨員中心戶36個,選聘“紅色樓棟長”17名。網格黨支部推行和諧、和睦、和雅的“三和”治理理念,充分發揮轄區文化資源豐富的自然稟賦,探索培育“網格特色”文化項目,以文化活動消解鄰里隔閡,用藝術創作凝聚治理共識,使“協商議事”從“剛性管理”轉向“柔性共治”。社區將物業管理納入各網格黨支部重要工作,構建“社區黨組織+紅色業委會+物業”三方聯動機制,設立“業主請上座”等常態化交流平臺,強化對物業管理條例的學習和物業問題的解決。各小區網格黨支部推行“首問負責”“到我為止”等服務機制,切實做到居民不出小區能辦事、辦成事,先后解決了充電樁加裝、新增服務設施、物業服務提升等小微難題60余件。通過把組織觸角延伸到小區,激發了黨員主動站出來,引導了居民主動靠過來,調動了服務資源聚起來,切實增強了小區自身在黨建引領下解決問題、服務群眾、帶動治理的能力,做到了“凝心聚力在小區、問題解決在小區、矛盾化解在小區、感情融洽在小區”。如安定花園小區污水管網改造中,網格黨支部先后3 次牽頭商討方案、6次協調糾紛,使問題最終獲得妥善解決,讓“關鍵小事”在黨建引領下落地有聲。
黨員“愛鄰”,志愿奉獻在小區。“黨員帶頭,萬事不愁”。安定社區黨總支堅持“激活基層治理,首先要激活黨員”的工作思路,積極帶領黨員主動作為,構建起社區召喚、黨員響應、共建共享的工作機制。眾人拾柴火焰高,社區將黨員組織起來,將群眾帶進來,將服務做起來,集結轄區120余名志愿者,組建5支特色志愿服務隊。定期開展政策宣講、防溺水巡查、反電詐宣傳、環境整治、義診義演義剪等志愿服務,使社區的“朋友圈”越做越大,“戰斗力”越聚越強。社區為民服務正從“單向輸出”轉向“雙向奔赴”——越來越多居民主動加入隊伍,形成了“黨員帶群眾、群眾幫群眾”的良性循環,讓社區治理從“獨角戲”變成“大合唱”。同時,社區有效整合多方力量,以共駐共建凝聚各方力量,推動與區市場監管局、司法局、統計局等10家單位建成“安鄰共建聯盟”,舉辦黨課輔導、政策宣講、節慶活動、文藝演出等共駐共建活動30余場次。推行“四方協同”治理模式,整合物業、業委會、共建單位及居民代表力量,成立了“安鄰先鋒志愿服務隊”,搭建“鄰里幫幫團”等自治平臺。區“雙聯系”單位上門慰問困難戶12個,舉辦法制講座微課堂2次,聯合舉辦大型文藝演出1次,開展了“紅色家風課堂”“非遺手工作坊”等系列活動。社區還與城關一小聯合開展了“綠書簽”進校園、“護學崗”交通勸導、假期課堂等校社聯動護苗成長系列活動;與區圖書館、文化館共同開展親子閱讀、文藝演出等文化活動10場;聯動物業公司開展“公益市集”便民服務節2次。一系列惠民實事,推動了基層治理由社區“單線作戰”向“整體聯動”轉變,有力推進了社區治理取得實效。
治理“興鄰”,民主自治在小區。基層治理,基礎在“治”,關鍵在“理”,“心”理順了,“事”就好辦了。安定社區秉持這個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理“小事”、抓苗頭,推行“走訪式”辦公,建立社區干部巡樓制度,常態化開展“敲門行動”。堅持問題導向,推動社情民意就近收集、居民小事就近化解、矛盾隱患就近發現,將黨建觸角延伸到居民身邊,將好事辦好、實事做實。堅持理“心事”、清源頭,推動眾人的事由眾人商量,找到群眾訴求的最大公約數。推進“和合”共建, 組建黨員志愿服務隊、鄰里互助小組,舉辦文化節、鄰里節等便民活動,增進居民情感聯結,凝聚社區強大合力。搭建“安心議事廳”協商平臺,集民意、匯民智、聚民心、解民憂,引導居民共商共決社區事務。定期召開“三方會議”,開展“五方聯動”,協調解決停車難、充電難、晾曬難、健身難等小微難題20余件。從而,實現了熱點難點問題面前大家共同參與解決的目標。堅持理“難事”,打通社區的堵點,補齊治理的短板。網格員在巡查中發現峨溪豪庭小區內河河面漂浮有垃圾,河道周邊垃圾堆放雜亂散發異味,影響了生態環境和生活質量。社區立即行動,協同水韻環保公司和佳宏物業公司開展垃圾清理工作,宣傳環保理念,建立長效機制,改善了小區內河環境。有效解決了小區居民的煩心事。
服務“到鄰”,民心匯聚在小區。社區創新開展“安鄰”行動,在社區服務大廳和5個物業公司大門口設立了“鄰里互助角”,提供梯子、維修工具、快遞代收、物品寄存、應急藥箱等共享服務,引領“借物不隔夜,互助零距離”的文明新風。聚焦“急難愁盼”,創新打造“安心議事廳”和“安鄰合事亭”,引導居民暢所欲言,讓議事過程有序進行,將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并通過 “業主請上座”“三方議事會”和“基層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逐一破解。作為連接社區、物業與居民的“紅色樞紐”,社區熱情接待每一位“議事員”,從浪琴灣小區車位規劃到眾毅名城小區墻面維修,6次專題協商促成20余個問題閉環解決。2024年10月至2025年5月期間,社區開展“三方議事會”“業主請上座”活動13次,累計解決浪琴灣小區監控維修、眾毅名城小區外墻脫落、物業續聘和峨溪豪庭小區河道治理、水管堵塞等民生問題60余件,化解鄰里糾紛30余起。拓展“定心”項目,社區打造了700多平方米的“一站式”黨群服務中心,提供便民服務、政策咨詢、心理疏導等暖心服務。針對“一老一小一新”等重點群體,開展銀齡讀書會、未成年人假期托管、愛心商家等公益項目。目前,華億廣場的“老鄉雞”已簽訂了愛心商家協議,推出了針對騎手的優惠套餐。
社區黨總支書記汪蕾表示,安定社區創新打造“安鄰定心·和合萬家”黨建品牌,堅持將黨建與民生服務、文化建設、智慧治理等進行深度融合,突出“遠親不如近鄰”的傳統文化,以“小鄰聚力”推動“大治和諧”,不斷推進社區治理取得新成效。(楊才星 潘仕仙)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