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繁海社區:三維宣傳齊發力 垃圾分類入人心
垃圾分類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社區文明程度的關鍵舉措,更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為讓垃圾分類知識深入人心、轉化為居民的自覺行動,近年來,繁海社區堅持“常態化宣傳、精準化引導”原則,每月開展進幼兒園、進小區、入戶宣傳“三大行動”,以多元形式織密宣傳網絡,讓綠色環保理念滲透到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童趣課堂“播撒”環保種子
“小朋友們,蘋果核屬于什么垃圾呀?”“廢紙盒能變成新玩具嗎?”在轄區幼兒園里,社區垃圾分類志愿者化身“環保老師”,通過趣味繪本、垃圾分類小游戲、手工DIY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抽象的分類知識轉化為直觀體驗。課堂上,孩子們踴躍參與“垃圾投投樂”互動,在模擬分類中認識可回收物、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標識;在手工環節里,大家用廢舊紙箱制作小火車、用塑料瓶搭建小花籃,在動手實踐中理解“變廢為寶”的意義。社區還向孩子們發放“垃圾分類小使者”勛章,鼓勵他們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家,帶動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共同參與分類,形成“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區”的良性循環。
小區陣地“筑牢”實踐根基
每月的文明集市,繁海社區的垃圾分類宣傳點總是格外熱鬧。繁星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早早來到小區廣場,通過設置宣傳展板、發放分類手冊、現場答疑解惑等方式,向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的政策要求、分類標準和投放技巧。針對居民常見的“保鮮膜算不算可回收物”“過期藥品怎么處理”等疑問,工作人員結合實物案例逐一講解,還現場示范分類投放流程,指導居民正確使用分類垃圾桶。
入戶走訪打通“最后一公里”
為確保宣傳無死角、覆蓋全方位,繁海社區工作人員與網格員組成入戶宣傳小隊,每月走進轄區居民家中,開展“一對一、面對面”的精準宣傳。針對老年人、租房戶等群體,工作人員耐心講解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和具體方法,手把手教他們識別垃圾類別、正確投放;對于工作繁忙的年輕家庭,通過發放通俗易懂的宣傳頁、推薦垃圾分類科普小程序等方式,方便他們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在走訪過程中,工作人員還認真傾聽居民的意見建議,及時解決分類投放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用真誠的溝通和貼心的服務,讓居民感受到社區的用心,從而主動配合垃圾分類工作。
如今,在繁海社區的持續宣傳引導下,垃圾分類已從“陌生概念”變成居民的“日常習慣”,從“被動要求”轉化為“主動踐行”。幼兒園里,孩子們爭當環保小衛士;小區里,分類投放成為文明新風尚;家庭中,全家參與分類成為生活常態。下一步,繁海社區將繼續深耕垃圾分類宣傳工作,創新宣傳形式、豐富宣傳內容,讓綠色環保理念扎根人心,讓文明之花在社區處處綻放,為建設干凈整潔、文明和諧的社區環境持續發力。(張曉雪)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