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四個強化”助推垃圾分類成風尚
垃圾分類關系著整個社會文明程度提升的“大工程”,近期,繁昌區繁陽鎮通過黨建引領、群策群力,以點帶面助推垃圾分類成為新風尚。
強化黨員引領,現場分類施教。“阿姨,你好。我們是新光社區的黨員志愿者,現在上門向您發放垃圾分類倡議書,順便看一下您現在的廚余垃圾是如何處理的,請您支持一下。”近日,新光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黨員志愿者和社區工作人員一起開啟垃圾分類“再敲門”行動,向居民們進行垃圾分類知識宣傳和講解,進一步強化分類知識普及,引導居民有序、規范投放。入戶過程中,工作人員與志愿者們不但對平時居民家庭生活中易產生的垃圾進行面對面分類指導,甚至還對居民家中垃圾桶內的水果核、廢紙屑、瓜子殼等進行“現場分類演示”,大大提高了居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知水平。同時了解了他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垃圾分類問題,廣泛聽取了他們在垃圾分類方法上的建議和意見,鼓勵他們從自身做起,堅持做好垃圾分類,努力帶動身邊的人。
“敲門”行動開展的同時,新光社區還在廣場、小區出入口等顯著位置張貼垃圾分類倡議海報,發放垃圾分類指導手冊等宣傳資料,利用標語、橫幅、微信等大力宣傳垃圾分類和環境保護相關知識,組織志愿者開展垃圾分類講座,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處置方法和操作流程等,激發群眾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春風化雨的方式使垃圾分類工作入民心、得民意。
強化時間節點,細化重點任務。華陽小區是繁昌區最大的安置小區老年人口居多,文化程度相對偏低。志愿者利用上下班高峰時間段在小區出入口、快遞驛站、垃圾分類亭進行重點宣傳,鼓勵居民拆箱后將紙箱放入循環利用區,免費提供給他人使用,破損、變形的紙盒和塑料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經過督導員現場指導,發現不少居民將快遞內的塑料袋、泡沫盒隨手丟入其他垃圾桶,部分居民認為回收利用可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只是不清楚廢塑料是可回收物,有的是因為塑料外包裝臟,不愿意進行分類。通過志愿者耐心講解并告知垃圾分類亭有水池,可以在垃圾分類投放后進行清洗,居民都欣然接受并表示垃圾分類愿意從自身做起。團山社區將加大對垃圾分類的宣傳力度,形成垃圾分類常態化工作機制,引領垃圾分類新風尚。
強化實踐載體,倡導文明新風。繁陽鎮繁海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傳來朗朗的經典誦讀聲,未成年人“垃圾分類”道德講堂活動在此舉行。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社區35名少年兒童及部分孩子家長同聚在這里,社區人員帶領孩子們共同觀看了《公開的秘密》垃圾分類公益短片,并向他們詳細解讀什么是垃圾分類、垃圾分類種類及為什么推行垃圾分類等,讓大家充分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增長了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引導大家提高垃圾分類意識,樹立垃圾分類理念。整場活動中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活動最后,講解人員還給了小志愿者們自由發問的時間,大家踴躍發言,積極互動,進一步增強孩子們垃圾分類意識。
強化宣傳動員,營造濃厚氛圍。春谷社區和云路社區是繁陽鎮管轄范圍最大、治理難點最多的社區,兩個社區組織志愿者走進街頭開展垃圾分類宣傳活動。活動現場,志愿者向來往居民發放垃圾分類相關宣傳資料,并詳細地講解了垃圾分類如何分類、怎樣做好垃圾分類,鼓勵居民從自身做起,堅持做好垃圾分類,努力帶動身邊的人。“小朋友,你知道廢電池屬于哪一類垃圾嗎?飲料沒喝完應該怎么投放?有害垃圾桶是什么顏色?”志愿者現場向孩子們進行提問,大家爭相搶答。答對的小朋友還贏得了小禮品,高興地說道,“雖然不認識字,但是認識上面的圖案、垃圾桶上的標識和顏色。幼兒園老師和媽媽經常教我怎么分類。”
垃圾分類工作任重道遠,貴在堅持,重在行動。繁陽鎮將繼續擴大宣傳推廣力度,營造人人關心垃圾分類、踐行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讓綠色、低碳、環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使居民群眾更好地參與到分類行動中來,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通訊員:程溶、胡靜、駱君倫、孫柏春、方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