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區中分村:紅色引擎“小學堂” 鄉村振興“大文章”
“通過參觀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部舊址紀念館和繁昌保衛戰展示館,現場聆聽微黨課,我們更加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在黨史學習教育中進一步汲取堅定前行的智慧和力量……”11月13日,安徽師范大學“黨建+石榴籽”菁英培訓班的學員,在蕪湖市繁昌區孫村鎮“中分紅色學堂”參加黨史學習教育時表示。
為用好本地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以“紅色引擎”賦能鄉村振興,繁昌區首批“紅色學堂”于2021年10月15日落戶中分村。“中分紅色學堂”依托新四軍第三支隊司令部舊址紀念館及繁昌保衛戰展示館等紅色資源,始終堅持“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的功能定位,整合紅色文化與繁昌慢谷旅游資源,打造蕪湖地區鄉村黨員干部教育和青少年紅色研學示范基地,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
傳承紅色基因,為鄉村振興“鑄魂”。近年來,中分村成功入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蕪湖市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蕪湖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繁昌區黨員教育基地,并已通過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場審核。2021年初,中分村又被列入安徽省鄉村振興“紅色村”建設試點村。中分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政育人”作用正不斷凸顯,已成為各級黨組織來繁昌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首選地,僅今年就接待黨員群眾超6萬人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超600場次。該村把革命老區紅色文化作為鄉村文化最鮮明的標識,凝聚起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共識。
發展“紅色產業”,為鄉村振興“筑基”。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石。依托新四軍三支隊司令部紀念館、新四軍抗日將領舊居等紅色資源,中分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注資成立蕪湖紅色中分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強化“中分紅色學堂”陣地建設,打造鄉村紅色主題研學基地,面向黨政機構、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承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青少年紅色研學、戶外拓展等業務,走“村集體+公司+農戶”的鄉村振興路徑,探索帶動村民共同致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新模式。今年9月以來已連續承接培訓13期,參學800余人,接待參訪調研500余人,帶動村民收入30余萬元,集體收益8萬余元。
講好紅色故事,為鄉村振興“聚神”。中分村利用“紅色學堂”平臺積極宣講“四史”、黨的理論和紅色文化,及時將黨的政策傳送至基層,把紅色歷史、紅色故事、紅色文化等群眾集體歷史記憶轉化為新時代實現鄉村振興的底蘊、底氣和底色。通過講好中國故事、講好繁昌紅色故事,讓紅色文化融入鄉村生活,激發鄉村活力,倡樹文明鄉風,促進鄉村治理,凝聚起干部群眾推進鄉村振興的思想共識和行動力量,積極引導廣大村民投身于熱愛家鄉、建設家鄉、奉獻家鄉的探索與實踐,為建設“紅色中分 美麗田園”貢獻力量。(蔣建偉)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