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新時尚” 文明方式“接地氣”
為切實推進垃圾分類工作,提升居民的知曉率、參與率。2021年,峨山鎮緊抓多方資源、以點帶面、持續發力,促使垃圾分類工作落地生根。
11月29日,峨山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聯合鎮文明辦、城管分局來到金峨廣場沿線,開展“垃圾分類 從我做起”宣傳活動。
活動中,志愿者向居民介紹“什么是垃圾分類”等相關知識和內容,現場有些老人不太認識字,還反過來提醒志愿者,對著宣傳冊說道:“是不是有毒有害地放在紅色的桶里,廚房垃圾放到綠色的桶里”,志愿者笑到點點頭。像這種既輕松又活潑的宣傳方式,不僅提升了廣大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同時也弘揚了綠色、環保、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營造濃厚的垃圾分類宣傳氛圍。
進一步提升學生素質,增強學生規范投放垃圾意識,糾正垃圾亂扔的不良行為,積極引導學生樹立講文明、愛環境、樹新風。
活動中,志愿者與學生及家長們親切交談,為學生們普及垃圾分類知識,根據所講知識進行有獎提問,孩子們個個聽得認真,回答問題快速準確。針對各種垃圾應該怎么歸類,該投入哪一種垃圾箱,現場還進行聯機視屏教學。
室內活動結束后,工作人員將孩子們帶到垃圾分類點,現場演示如何進行垃圾分類,孩子們認真傾聽,做到了分類投放正確率百分百。
通過此次垃圾分類環保教育活動,強化了孩子們垃圾分類的意識,讓孩子們更進一步的了解了垃圾分類相關知識以及重要性,引導他們成為家庭垃圾分類的宣傳員,促進垃圾分類的觀念進一步入腦入心。
“從前的農膜、農藥瓶隨處見,真沒想到現在可以變成錢了”,沈弄村的俞大哥兌換獎品時高興地說道。這要得虧于“垃圾兌換超市”改變了環境污染和沒地處理的現狀,自峨山鎮沈弄村垃圾兌換超市啟動以來,境內環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充分調動了村民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和參與性,村民把收集來的可回收垃圾,志愿者逐一進行分類、稱重和登記,評定相應積分,如積分達標的,現場即可兌換生活日用品。截至目前,峨山鎮沈弄村垃圾兌換超市共回收農用薄膜等垃圾廢棄物3噸,各類塑料瓶、廢紙箱、玻璃瓶等共計300余斤,已兌換出洗滌劑、餐巾紙、食用油等物品合計約3000元,受益農戶300余戶。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