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馬村:創新“黨建+” 推進鄉村振興
3月21日,記者從《蕪湖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關于榮獲2021年度農業農村重點工作示范激勵優秀單位和個人的通報》的文件中獲悉,繁昌區繁陽鎮范馬村被評為“全市鄉村振興示范村”。這是該村強化黨建引領,創新“黨建+”模式,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所結出的碩果。
黨建+產業。范馬村緊扣產業發展和群眾服務需求,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政治引領和服務功能,重視加強村干部學習培訓,著力提升村干部履職能力和服務水平,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打造鄉村振興的“橋頭堡”。樹立“鄉村振興,產業先行”理念,狠抓項目促產業興旺,因地制宜推進“黨建+產業”模式,支持鼓勵黨員和發展能手開辦鍋巴廠10家。借助毗鄰國家4A級景區馬仁奇峰和繁昌慢谷國家旅游度假區的核心區位優勢,鼓勵鄉村能人興辦鄉村旅游企業11家,并在土地流轉、員工就業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這些涉旅企業有盆景花卉基地、獼猴桃特色果園、農家樂餐飲、提子產業園等,每年吸引游客數千人。其中林樂慢谷農業休閑觀光基地集提子、葡萄、桑葚和蔬菜、香菇,以及農家大鍋灶等農業休閑觀光采摘體驗為一體的生產經營模式倍受大眾青睞,常年游客不斷,被評為蕪湖市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村里眾多企業吸納了355名本村剩余勞動力就業,使他們足不出村就能找到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平均每人每年收入5萬元。從而在全村形成了“黨員帶動群眾、大戶帶動小戶、基地帶動零星、一業帶動多業”的“四帶”模式,進一步強化村黨組織的引領作用和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帶動作用,有效提升特色產業在提高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和增加農民可支配收入方面的作用。2021年,全村集體經濟收入達68萬元,邁入全鎮經濟強村行列。
黨建+生態。范馬村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黨建+生態”為抓手,從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盼望解決的突出問題入手,加大人居環境治理力度,實現產業發展與人居環境改善互促互進,以良好生態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依托良好的交通和區位優勢,結合市場需求,打造集休閑觀光、鄉村旅游、農家體驗于一體的旅游項目。緊緊抓住繁昌慢谷創建國家旅游度假區這一契機,對繁昌城區至馬仁奇峰主干道兩側全面實施綠化升級改造,對沿線村莊全面實施人居環境整治,拆除亂搭亂建,大力實施村莊“五清一改”和道路硬化、村莊亮化、綠化、美化,疏浚河塘溝渠,實施衛生廁所改造1141戶,占比95%。大力加強鄉村道路建設,著力補齊基礎設施短板,積極尋求“四好農村路”民生工程、“一事一議”和繁昌“2.1”雙聯系幫辦等項目支持,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省級、區級美麗鄉村建設資金,先后修建村莊柏油路2.8公里、水泥路31.2公里,使16個村莊實現“戶戶通”水泥路目標;大力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全村1201戶3655人全部用上了更潔凈、更安全的自來水;大力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鋪設污水管道14000米,污水處理與城區實現無縫對接。通過持續的生態文明建設,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顏值倍增,分別獲得“安徽省森林村莊”“省級美麗鄉村示范村”“蕪湖市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等榮譽稱號。
黨建+文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范馬村堅持文化先行,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上下功夫,著力提升村民精神風貌。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村民革除陳規陋習,推動社會風氣向善向上向好轉變。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活動,利用戶外廣告牌、宣傳欄、墻體標語、橫幅等渠道,輔以廣播、網絡、微信、短信等形式,廣泛宣傳健康向上、情趣高尚的文化,使村民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建立“一約四會”,不斷完善村規民約,建立健全紅白喜事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禁賭禁毒會。結合開展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發動群眾開展鄉風評議,引導群眾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提高。廣泛開展法治宣傳和科普活動,打擊非法傳銷、封建迷信、黃賭毒和邪教活動,先后榮膺“蕪湖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稱號。借助“雙聯系”單位、區文化旅游體育局的資源優勢,廣泛開展“送文化”下鄉活動,邀請專業劇團到村演出,開展具有本地特色、深受群眾喜愛的端午節“包粽子”比賽活動。完善村文化綜合服務中心設施,建立范馬村農民書畫院,利用農村應急廣播大喇叭、電視戶戶通、農家書屋、籃球場、休閑廣場等文體設施,大力開展文化惠民工程,活躍群眾文化生活,讓先進的文化占領農村思想道德陣地。廣泛開展評選、推薦優秀黨員、身邊好人、最美庭院等活動,宣揚典型事跡,弘揚社會正氣。幾年來,全村培育出一批文明新風家庭,帶動了一批先進典型,共評選出“優秀黨員”30名、“最美庭院”35戶、蕪湖市“好兒媳”1名。通過以身邊人講身邊事、以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活動,激勵村民以模范為榜樣,學當模范、爭做典型;引導村民崇德向善,培育好家風,齊塑文明健康向上的好鄉風,極大地提升了廣大群眾的幸福指數。(全媒體記者 楊才星 姚曉芳)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