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村鎮梅沖村:實踐鄉村振興新思路 傳承紅色文化
塘口壩血戰遺址位于今天繁昌區孫村鎮梅沖村塘壩村民組境內。1939年新四軍在此,與日軍展開了22個小時的激戰,贏得了繁昌保衛戰的勝利。如今80多年過去了,在先輩們戰斗過的土地上,塘壩村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中。
塘壩村區級美麗鄉村建設,抓住紅色主旋律,突出紅色教育。打造“紅色”鄉村文化,將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中華傳統美德通過壁畫的形式有機地融入鄉村內容,用村民喜聞樂見、生動活潑的形式進行教學。圍繞紅色主題,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在建黨101周年之際,孫村鎮宣傳辦、鎮文明辦通過開展“唱紅歌、黨員宣誓”,舉辦“強國復興有我”主題等開展活動。
黨史壁畫塘口壩血戰等這些村民耳熟能詳的歷史事件進行描繪,畫在了農家屋墻上,這種創新宣傳的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過往的行人紛紛停下腳步,他們有的開心地在壁畫處拍照留念,有的情不自禁地跟身邊人聊起黨史話題,還有的給身邊孩子講述壁畫里的故事。塘壩村村民表示,黨史壁畫不僅讓大家感受到濃厚的黨史學習教育氛圍,還增添了村子的獨特魅力。據介紹,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孫村鎮黨委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將黨史學習教育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創新宣傳方式方法,利用墻壁畫獨特新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把村莊打造成鮮活的黨史宣傳陣地,讓原本普通的農家屋墻變成了宣傳載體,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中。
剎歪風、治陋習、樹新風,以村規民約滋養鄉村之“魂”文化是鄉村的靈魂,鄉村振興,鄉風文明是重要標志。為切實減輕老百姓負擔,全鎮鋪開了“剎人情歪風、治婚喪陋習、樹文明新風”專項工作,全面向人情歪風“開刀”。專項工作明確黨委負主要責任,結合“美麗鄉村建設”進行設計:移風易俗,促進“鄉風文明”;綠色消費,促進“生態宜居”;建章立制,促進“治理有效”;減負減荷,促進“生活富裕”。重點落實“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其他不辦”,殯葬改革和村容村貌整治,以期減輕群眾負擔、節省土地資源、保護綠水青山。
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梅沖村塘壩村民組將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幾個方面努力奮斗,讓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也更強了。深度挖掘村內紅色文化資源,融合人居環境,打造生動形象、豐富多彩的文化景觀,促進美麗鄉村的“顏值”和“內涵”雙提升。梅沖村將以塘口壩血戰史實為主線,深入挖掘本地的抗戰事件、英雄人物、紅色故事,充分釋放紅色資源“育人”能效,激勵人們傳承紅色傳統,走好高質量鄉村振興之路。(盧世文)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