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光互補”打造樣板工程
近年來,繁昌區錨定“雙碳”目標,持續踐行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把光伏發電作為發展能源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在發展光伏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探索“一地兩用”“漁光互補”新模式,整合“漁業+光伏”產業,打造出水上發電、水下養魚的智慧化“漁光互補”綠色發展模式,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達成。
在繁昌區平鋪鎮境內1300多畝的岱湖灘之上,“一湖兩用”立體化“漁光互補”發電站,全方位立體化利用,將漁業養殖和光伏發電相結合,上方光伏板發電,提供綠色電能,下方水域養殖,投放蟹、青蝦及魚類等,形成“漁光互補”、互惠共贏,助民創收。一排排湛藍色的光伏發電板在太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蔚為壯觀,與鄉村、田野融為一體,呈現出“水天一色”、融為一體的景觀,成為一道既有“光景”,又有“錢景”的亮麗風景。該發電站每天可發電35-36萬度,全年發電6000多萬度,實現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為生態振興、壯大村集體經濟、村民增收和共同富裕注入新活力,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新動能、新引擎,同時打造美麗鄉村光伏發電站樣板工程。
像這樣的光伏發電項目,只是繁昌區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其中一個示范點。2021年,繁昌區入選國家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部分企業、鄉村用戶積極融入綠色能源、綠色電力、碳中和全產業鏈當中,形成政府來規劃 、投資主體來開發運營、老百姓最終來獲利的雙贏格局,同步助力企業綠色發展“頂上添金”。(魯君元)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