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引領聚合力 多種經營謀新篇
觀音村位于無為市十里墩鎮北部,距無為城區2公里,全域面積約8平方千米,耕地面積5838畝。2022年,觀音村注冊成立無為市十里花渡農業專業合作社,探索開展產銷類、服務類和資源類等多類型經營模式,目前合作社注冊資金50萬元,村集體持股占比50%,村民持股占比31%。2022年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收入60余萬元,村集體收入101.07萬元,較2021年村集體收入增長70%,翻開了黨組織引領下的鄉村振興新篇章。
黨建引領筑牢鄉村振興“橋頭堡”
觀音村與無為市主城區隔花渡河而望,擁有5000多畝耕地、1000余畝水面積,G347國道穿村而過,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雖然有著良好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但由于缺少產業和規劃,村民習慣于種植水稻、油菜等收益較低的農作物,從土里謀生不易,很多人干脆放棄種地選擇外出打工,村莊發展一度陷入停滯。
2021年,蕪湖市開始推行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這讓深陷困境卻致富無門的觀音村眼前一亮。在仔細學習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相關文件和發展案例后,村黨組織決定牢牢把握機遇,從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入手開辟一條致富之路。決心一下,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說干就干,為了讓村民廣泛參與進來,村“兩委”干部率先以資金入股,并在全村范圍內張貼合作社公告、發放入社邀請函,召開黨組織領辦合作社動員大會,圍繞“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三個維度,向村民講解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的建設意義、經營范圍和相關規劃,打消村民對這個新鮮事物的疑惑。“我算是明白了,這個合作社是黨組織帶著我們一起謀思路、謀發展,這還有什么不放心的,我參加!”觀音村的老黨員、黨支部書記方化科說道。短短一周時間,越來越多的村民從一開始的觀望不解轉為踴躍支持,2022年4月,無為市十里花渡農業專業合作社正式成立,65戶村民、50萬元資金,監測戶以村集體墊資方式全部入股,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觀音村爭取不丟一戶、不落一人……
規范管理激活鄉村振興“強磁場”
“要讓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得長遠,我們必須得把合作社章程理清,明確好合作社的組織架構、入股方式、收益分配、組建流程、管理方式和經營模式等,這樣發展過程中才不容易出錯,村民才能信任咱合作社。”在觀音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推進會上,第一書記符牛這樣說道。
在組織機構上,觀音村充分發揮村黨組織的“頭雁效應”,由村黨總支書記兼任合作社理事長,村“兩委”班子成員與合作社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做到機構完整,職責明確。在規章制度上,制定了成員管理、民主議事、生產銷售管理、風險控制、社務公開、財務管理、檔案管理等制度,并嚴格執行。在科學管理上,充分發揮村黨組織對合作社的指導管理和謀劃把關作用,對于合作社的重大事項,由村黨總支會議研究省定后,再提交合作社成員大會決議,通過一人一票和附加表決權相結合,實現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同時堅持社務公開,設立公示欄,充分保障成員對章程制定、股權設置、利益分配等各項事務的參與權、決策權、知情權和監督權,真正讓村民參與到黨組織領辦合作社發展的全流程。
特色發力點燃鄉村振興“加速器”
合作社成立后,如何找準發展方向、提高自身“造血”能力是觀音村面臨的新問題。考慮到觀音村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村干部從產銷類經營模式入手,在多方尋訪的基礎上,整合無為本地特色農副產品20余種,以量換價、統購統銷,打造“十里花渡”品牌。“我們的農產品直接從源頭進貨,自己包裝、自己運輸,省去中間環節,價格上就有了優勢。2022年,我們共計銷售土雞蛋、無為板鴨、潘村麻油等本地農產品近30萬元,不僅壯大了集體經濟,也擴大了無為農產品的知名度。”符牛介紹道。
除了發展村集體經濟,黨組織領辦合作社還給村里的閑置勞動力帶來了希望。多年來,村內公益性項目都是承包給包工頭。現在有了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觀音村委會把工程承包給合作社承建,成本低,質量放心。2022年,合作社招募村內閑散勞動力成立工程隊,按規定程序承接了本村宜居村莊和土地復墾等公益性項目工程建設,為村集體增加經濟收入30余萬元。據符牛介紹,觀音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成立以來,根據村民自身條件安排合適的崗位,解決了村里50余名閑置勞動力就業問題,實現村集體經濟和群眾收入水平“雙提升”,進一步解決群眾身邊小事、激發農村內在活力、筑牢鄉村發展基礎。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