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區平鋪鎮:用好農村特色資源 鋪就鄉村振興“致富路”
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鄉村振興關鍵是產業要振興。繁昌區平鋪鎮五華村立足本村實際,將依托自然資源優勢,把“山、水、文”元素串聯起來,做強“山”文章,以林上有果香林下有“五華雞”特色種養殖產業,做活“水”文章,以“稻蝦共生”發展特色產品,做足“文”文章,以地方特色文化發展生態游、鄉村游,推動農旅產業融合發展,通過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多環節增效、村民多渠道增收。
圖為繁昌區平鋪鎮五華村村民利用閑置地、邊角地養殖“五華雞”。
做強“山”文章,念好“土”字訣,打好“特”字牌。發展農村特色產業,關鍵是用好一方水土,找到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平鋪鎮五華村將做好“土特產”文章,以特色農園、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為抓手,利用荒山荒地種植黃桃、青梅、白茶、雷竹等,緊緊依托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優勢,因地制宜探索林下經濟發展路徑,充分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打造“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積極利用林下資源發展養殖、種植業,立足本村丘陵山區優勢,重點發展具備優勢的五華雞產業。通過村集體經濟領頭帶動低收入農戶協同參與,引導村民利用閑置地、邊角地等進行統一養殖,用當地特色產業讓村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不斷拓寬村民增收渠道,提升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
圖為繁昌區平鋪鎮五華村“稻蝦共生”養殖基地。
做活“水”文章,在“鏈”上升級,在“融”上發力。平鋪鎮五華村因地制宜將“好資源”轉化為“好品質”“好品牌”發展特色產業,以好生態孕育出“稻蝦共生”模式,形成一畝田、百斤蝦、千斤稻。目前共有6個村民組815.03畝“稻蝦共生”養殖基地,當前正值小龍蝦上市旺季,種養大戶的龍蝦每畝能出300多斤,市場供不應求,養殖基地采用的是“一稻三蝦”生態種養模式,稻前兩茬,稻中一茬,第三季龍蝦和水稻共生,一水兩用、一田雙收,11月上旬收水稻,水稻畝產1100余斤,所有稻茬全量還田,“蝦稻共生”模式下的龍蝦生態米清香可口。把“山、水、文”有機融合,立足實際,精準發力,帶動更多的當地村民就近就業,把優勢資源轉化為更多優勢產業,將以龍蝦產業為引領、以實體運行為支撐,全面延伸產業鏈條、全速推進品牌創新。
圖為五華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在“稻蝦共生”基地開展技術指導。
做細“文”文章,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打造文旅新品牌。平鋪鎮五華村以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擦亮鄉村美麗底色的同時,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造農村產業發展和休閑農業發展新空間,推進田園與農業、旅游與產業融合發展,持續催化、孕生美麗經濟,實現鄉村景美宜居的“顏值”與產業富民的“氣質”雙提升。村民利用閑置房屋打造特色民宿和農家樂,做精鄉土文化,深度挖掘“萬牛墩”土墩墓群文物保護,寺沖農耕村落文化,結合五華山旅游,完善配套服務設施,打造旅游休閑融合的觀光農業,借助節慶活動吸引客流,讓游客走進五華村就能感受到稻香蝦肥、瓜果飄香、鳥語花香、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宜居、和諧、美麗的農村場景。(查金鳳)
圖為五華村“萬牛墩”土墩墓文物保護群。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