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區新港鎮:因地制宜為鄉村謀發展 “一村一品”賦能鄉村振興
為進一步強化鄉村品牌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作用,繁昌區新港鎮黨委堅持因地制宜,發揮品牌優勢,在全鎮及村社區黨組織挖掘構建新時代特色品牌。新荷社區創建“荷睦里”共建共治、新東村耕耘“先鋒田園”、克里村經營“共富紅車”、克山村打造“同心紅山”等特色品牌。全鎮通過創新引領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努力實現“共同富裕”,擦亮“雙領紅雁”品牌新名片。
圖為紅管家志愿者為居民生活問題排憂解難。
創建“荷睦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幸福社區。新荷社區以社區黨委為引領,組建“三紅”隊伍體系,即“紅網格”“紅物業”“紅管家”,將“黨組織網格化”“紅色物業”“紅管家志愿服務隊”相結合,劃分10個紅色網格,由社區黨員干部擔任網格長,成立紅色業委會,組建一支“紅管家”志愿服務隊;創新“五單工作法”即“居民點單”“物業收單”“網格點派單”“紅管家接單”“居民評單”,通過“五單工作法”系統性收集居民反映的問題,研究解決各種生活矛盾難題和鄰里糾紛,確實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一年來解決矛盾糾紛和幫助困難居民260次,重點解決了停車難、燃氣安裝、污水管網等問題,得到居民一致好評,現如今小區環境優美、鄰里和睦,進一步邁向和諧幸福社區。
圖為特色產品集中展示。
耕耘“先鋒田園”,爭做“共富”先鋒。新東村依托新建的7000畝高標準農田和原有的3000平方米茶干特色產業園。以黨建引領振興鄉村產業發展為目標,組建“黨組織+黨員+大戶+農戶”專業合作社,吸納村民持田入股,充分利用德邦大為提供的物聯網種植大米技術形成產業鏈,打造 “蕪湖大米”品牌,做強“新港茶干”地方特色農產品。聚焦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建立農事服務中心,實施糧食深加工,供銷一體化運營,實現集體經濟跨越式發展。4月19日全國高標準農田現場會在新東村召開,CCTV《新聞聯播》《朝聞天下》報道此項工作,充分肯定了新東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為下一步打造農業示范區奠定了堅實基礎。
圖為“共富紅車”掛牌營運。
“共富紅車”鳴笛發車奔“共富”。克里村在鎮內從事貨運村民300余戶,村黨委成立黨組織領辦車隊運輸合作社和車隊黨支部。一是合作社根據企業的需求制定服務計劃,優化服務內容,通過黨支部細化車隊的人員管理、經營模式,解決安全環保、矛盾糾紛等問題。二是合理劃分停車區域,讓車隊動起來的時候是一條經濟大動脈,靜起來的時候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三是通過黨組織引領,科學精細管理,促使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持續雙增。村民通過入股合作社年底實現分紅,村集體經濟增長較去年同期相比實現翻倍,合作社將反哺社會,幫扶老弱困難村民,努力實現共同富裕。
圖為志愿者幫助村民栽種青梅現場。
“同心紅山”種出致富茶,長出幸福果。克山村以山地丘陵為主,依托白茶和青梅產業化種植優勢,積極探索“村社合一”模式,也走出一條共富路。通過推行“黨總支+合作社+農戶”工作模式,把農戶組織起來,把“碎片化”土地集中起來進行流轉用于白茶種植,目前白茶規模已達到240畝,種植青梅1000畝。村黨組織與聚賢山白茶專業合作社合作,解決了白茶種植技術支持和市場營銷服務需求,年營業額已達30萬元。同時依托美麗鄉村建設,克山村以白茶產業和生態旅游融合發展為主線,盤活閑置民宅,引入專業公司建設馬房沖民宿,發展觀光農業,探索馬房沖精品鄉旅路線,繪出“向往的山村”美麗畫卷。(王海新)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