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助力再生稻收割
這幾天,全區的5000畝再生稻進入成熟收獲期,區農業部門加強服務,助力再生稻收割。
在平鋪鎮山河村,一臺臺收割機開足馬力馳騁田間,現場一派豐收景象。趁著收割機手休息時間,區農業機械管理中心工作人員走上前,向農機手宣傳農村服務政策和安全知識。
農機手雍箭箭告訴記者:“有了專業人員的現場指導,讓我們更安心、更安全、更放心地把種田大戶的再生稻收割好。”
再生稻是水稻種植的一種模式,也就是種一茬收獲兩回的水稻。早熟中稻收割之后,利用稻樁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適宜的水分、養分、溫度、光照等環境條件之下,再長一茬水稻,再收一季。這種種植模式可以實現“一種兩收”,從而提高畝均效益,實現農民增收。再生稻具有生長期短、成本低等特點,同時再生稻的季節性特別強,因此農戶都搶抓時機請來農機手開展機械收割服務。為防止因農業機械短缺影響再生稻收割,區農業部門加強服務與指導,確保再生稻能夠及時收割。
“針對再生稻的收獲,我們提前聯系好社會化服務組織,保證在收獲的時候,有足夠的機械能夠及時地讓這些大戶農戶進行收獲,保證他們的顆粒歸倉。目前,我們全區所有擁有收割機的農機專業合作社都在我們中心的組織下,為再生稻的收割進行服務,確保顆粒歸倉?!眳^農業機械管理中心農藝師潘強如是說。(全媒體記者 朱海兵 楊華)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