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鄉村變“香村”
香薰香皂、香囊香包、純露精油……在蕪湖市繁昌區平鋪鎮茶沖村的紙鳶香草莊園,小小的展廳里,各式香草產品,讓人目不暇接,也讓香氣彌漫了整間屋子。
“逢到周末和節假日,前來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除了來淘寶貝,還能親自體驗制作香皂香包。”說起香草,汪瓊饒有興致地介紹起來。
其實,時間要回到10年前,汪瓊連自己也想不到,一手種起來的香草園,竟能成為游客喜愛的網紅地。
2013年,原本在商場賣男裝的汪瓊,為了完成父親種種花草的心愿,毅然選擇辭職,掏出家底來到平鋪鎮茶沖村,開始了“晴耕雨讀”的生活。“在村兩委的幫襯下,挨家挨戶上門跑,一口氣簽下了2個村委會5個村民組的72份合同,攏共流轉了300畝土地。”汪瓊回憶道。
打那以后,改變汪瓊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起初心里也沒底,單憑一腔激情,來的時候這里不是荒山就是荒地,連電網都不通,簡單蓋起的兩間鐵皮房,就是根據地。”汪瓊說,但凡風大一點,鐵皮房被吹得是嘩嘩響。
條件有限、設施簡陋、資金緊缺……為了保險起見,本就有著生意頭腦的汪瓊,就多元化種植,流轉來的300畝地,既種香草,也種茶葉,還種了不少果樹。
“因為經濟作物一般要3年才能產生效益,而香草當年就能見效,市場以西餐廳為主。”汪瓊告訴記者,考慮到香草的保鮮期和季節性,這才有了后來的香囊、香包、香草茶等產品,特別受市場歡迎。
2015年,在她的牽頭下,組織村里留守婦女一起,成立了繁昌縣茶沖女子香草專業合作社,并于次年注冊紙鳶香草商標。
無品牌不強,無加工不富,汪瓊深諳其中的道理,為了提高香草的附加值,合作社先后與安徽醫科大學、安徽工程大學等高校合作,開發系列香草產品。截至目前,紙鳶香草基地累計引種了薰衣草、玫瑰、迷迭香、百里香以及洋甘菊等60余種香料植物,“解鎖”了一百多種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的香草產品,讓香草走進大眾百姓生活。
小小一株香草,不僅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也深層次更新著鄉村產業肌理。
如今,汪瓊一手打造的香草基地被評為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香草專業合作社也獲評國家級農民示范合作社,并入選全國500強合作社。
茶沖村是一個平凡的小鄉村,得益于陽光充足、土壤肥沃的資源優勢,近年來,當地香草產業風生水起,除了提高了鄉村“顏值”,還大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在汪瓊看來,最關鍵的是,帶來了人氣,也帶出了名氣,繼而打開了村民手上農副產品的銷路。
五華雞、筍干、板栗、黃豆、桂花……只要是老百姓有的,合作社都幫著代銷,在蕪湖市區還專門設立了提貨點,并進駐大江市集專柜。“純天然、無添加,都是優質農產品,去年光是提貨點,就賣出了近600萬元。”汪瓊說。
這些年,即便合作社從年頭忙到年尾,汪瓊依舊抽出時間給自己充電,不僅考了芳療師資質,還順利通過了化妝品配方師考核,并專程去安徽農業大學學習進修。
在她看來,只要學習不止步,每一天都有新收獲。“地膜用哪一種?施什么肥實用?溝渠深度該開多少……自從結識到全省農業種植專家和大戶之后,這些問題都迎刃而解。”汪瓊打趣道,要說過去自己是個“小白”,那現在起碼算半個“內行”。
土能生萬物,地可發千祥。
從鄉村到“香村”,如今,紙鳶香草基地已經從最初的300畝擴大到1000余畝,面積在增加,產品也在更新,去年香草及衍生品產值突破2000萬元。在茶沖,香草繼續遍地開花,香草也繼續為鄉村振興帶來新機遇。(汪瑞華 張俊)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