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缸窯村:“藏紅花”落戶枇杷園 “林下經濟”添新軍
9月8日,繁陽鎮缸窯村白玉枇杷園內又迎來了一位“新成員”。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村干部、選派干部和村民們忙著種植新引進的“藏紅花”。這是缸窯村積極發展特色產業,繼在枇杷園內套種小香薯取得成功后,再為“林下經濟”新添一支“生力軍”。

缸窯村是一個面積約10.7平方公里,擁有5000多人的大村,近年來堅持“紅色黨建”引領“綠色發展”總體思路,找準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路子。3年前,在全村推廣種植白玉枇杷實行規模種植,打造了800多畝的白玉枇杷產業園。為最大限度發揮土地價值,追求最大經濟效益,村“兩委”與駐村工作隊共同商議,于去年在枇杷產業園內試種小香薯20畝,取得了良好成效。今年又推廣種植了100畝,目前正在熱銷中,又是一個豐收季。嘗到“林下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甜頭后,敢闖敢試的缸窯村大力推動農業結構調整,再次引進“藏紅花”入駐枇杷園,努力開辟強村富民新路子。
據悉,“藏紅花”是一種極其珍貴的中藥材,被譽為“植物黃金”,列入我國藥食同源名單。“藏紅花”又稱西紅花,其花柱的上部及柱頭,味甘、微酸、性平溫、無毒,具有活血化瘀、解郁安神、保肝利膽等功效,用于胃病、調經、麻疹、發熱、黃疸、肝脾腫大等疾病的治療。不過,西藏不產“藏紅花”,全球主產區在伊朗,國內“藏紅花”種植面積雖較小,但花絲品質和藥效價值卻遠高于進口的“藏紅花”。
缸窯村的“國藥帝應堂藏紅花示范基地”是國藥帝應堂(江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過專業研究后,結合“藏紅花”生長習性和本地的地理、土壤、氣候條件等元素而確定的種植基地之一。該基地系國藥帝應堂與缸窯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建,旨在通過示范效應,帶動農民共同種植,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實現鄉村振興、農民共富的目標。
這次缸窯村與國藥帝應堂(江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首期種植面積為10畝,技術性套種品種為“紫蘇”,經濟效益十分可觀。當前種植,兩個月后開花,花期約30天,11月初即可采摘,來年可不需新種,就像韭菜一樣可以再生長。由國藥帝應堂(江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投入首批種球和技術,并負責回購種植的全部產品;由缸窯村投入土地、人工及場地、肥料、加工設備,以及田間維護等。“這是我村在枇杷園內繼種植小香薯后,再次嘗試新的特色藥材種植,希望通過林下經濟的發展,獲取最大的土地收益,并不斷地探索積累經驗,為全村、全鎮乃至全區提供可復制、能推廣、有成效的特色種植模式,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對下一步切實加強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盛明付充滿了期待。(楊才星 崔勇 施文波)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