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區第七屆非遺巡回展演活動走進峨山鎮
為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非遺保護與群眾生活相融合,12月8日下午天氣晴朗,峨溪遺韻繁昌區第七屆非遺巡回展演走進峨山鎮,在鎮區主題交通公園大舞臺,為全鎮人民送上一場繁昌特色文化活動。
文化志愿者們通過非遺展板展示、結合民生實事宣傳單發放和講解,引導群眾走進非遺、了解民生實事等項目。在翹首期盼中,歌舞《繁昌夢江南》拉開了活動的序幕,來自家鄉民歌和舞蹈隊揮動彩扇,演出了鄉土鄉情的文藝范。隨后,繁昌民歌《風吹楊柳十八棵》、荻港農民藝術團《得勝橋下劃龍舟》喜慶歡快,在整齊劃一響亮的號子中瞬間點燃了全場氣氛。最后,省級非遺傳承人組合繁昌民歌大聯唱,一曲時而悠揚婉轉、時而高亢激昂,讓現場觀眾聽得如癡如醉,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本次展演中,我鎮推送的2008年2月獲得市級非遺-千軍秧歌燈《小放牛》片段參與展演,劇情調皮、幽默逗得群眾十分開心和快樂。千軍秧歌燈脫胎于民間戲曲,據峨山鄉志記載,秧歌燈有100多年的歷史。清朝末年,秧歌燈的唱段從演唱廬劇正本后加演的小戲段演化而來,主要作品有《種大麥》《看相》《老先生討學奉》《道花名》等十八個相對獨立的段子組成,具有鮮明的民族地方特色,將說唱舞蹈與玩燈結合起來,歡快祥和,弘揚了團結協作精神,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深受群眾喜愛。
通過本次展演活動,進一步加深了我鎮廣大群眾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識和了解,學習“非遺”知識,走進“非遺”文化,更好地保護、發展和傳承。(龔仁友)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