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鄉村蓄勢賦能 插上振興翅膀
一條穿村而過的柏油路格外干凈整潔,一幢幢漂亮的樓房俏立于山下、路旁,青松翠柏沐浴在冬日的暖陽里,藍天、凈水、粉墻、紅瓦……漫步在繁陽鎮范馬村龍橋中心村,步步是畫、處處皆景,一幅清爽宜人的新時代鄉村美麗畫卷映入眼簾。新增的幾處停車場上停放著不同的車輛,令以往回家總是為找不到停車位置而發愁的村民備感欣喜,由此回家的腳步變得更加勤快了。

龍橋中心村是繁陽鎮以黨建引領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助力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鎮黨委、政府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先手棋”,下大力氣、花大投入,持續開展“廁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扎實推進以“衛生凈化”“村莊綠化”“村莊美化”“村莊亮化”和“道路硬化”為主要內容的美麗鄉村建設。
繁陽鎮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持續加強民生工程建設,為群眾解決行路難、灌溉難等“痛點”“堵點”問題,不斷優化農村生活環境,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村莊道路是泥巴路,到了雨雪天氣出行很不方便,現在把這條路修成了水泥路,與村外的主干道連上了,使我們出行更安全、更方便了。”連日來,華陽社區新塘村民組的村民們喜上眉梢津津樂道。因為困擾他們多年的行路難題就在前不久得以徹底解決,使他們徹底告別了泥巴路。一條150米長、3米寬的水泥路打通了堵在村民腳下的路,拔掉了扎在村民心頭的“刺”。在修路過程中,華陽社區始終保持與群眾的密切溝通,聽取村民們的意見和建議,將這條路打造成利民、惠民、親民的“民心工程”。

像華陽社區新塘村民組這樣將村莊道路建設作為鄉村振興基礎性工程來抓的例子,在繁陽鎮舉不勝舉。全鎮很多村莊從泥巴路華麗轉變成水泥路,部分村莊還實現了“戶戶通”水泥路、“村村亮”路燈的目標,徹底告別了雨天穿水鞋、夜行靠手電的歷史,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顏值倍增。
在推進鄉村振興的征程中,繁陽鎮始終將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補齊民生短板視為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的關鍵舉措,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并建立起長效管護機制,為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近三年來,先后建成了缸窯村河西中心村、范馬村龍橋中心村和峨溪村麻元中心村共3個省級和美鄉村建設點,還建成了馬壩社區西湖村、缸窯村王村、紅花山村龍泉村等一批區級美麗村莊,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打卡。同時,建成了童范路、寺沖路、大陽路、燕山路、藝農路、育才路、二房路等“美麗鄉道”,共計16公里。隨著這些“美麗鄉道”的建成,該鎮農村道路“白改黑”步伐加快,在解決了農村出行難、運輸難的同時,也進一步推進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插上了“騰飛的翅膀”。(楊才星)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