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鎮童壩村:助殘服務零距離,輔助器具暖人心
近日,峨山鎮童壩村開展輔具適配工作。部分殘疾人因身體功能障礙,在日常起居、出行、康復等方面存在諸多不便,亟須適配輔助器具以改善生活品質、提升自理能力、融入社會生活。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部分殘疾人及家庭對輔具適配政策知曉度不高、申請流程不熟悉,或因行動不便、外出治療等原因難以完成材料提交和現場評估,導致未能及時、充分地享受到政策紅利。為切實解決殘疾人的急難愁盼問題,打通輔具適配服務的“最后一公里”,童壩村積極探索創新服務模式,以“服務零距離”為目標,立足本村實際,聚焦殘疾人輔具需求精準對接和服務便捷化,精心組織實施了“三步走”工作法。
精準宣傳,全面摸排,確保“應知盡知、應報盡報”
線上線下齊發力。通過村務公開欄張貼公告、村民微信群推送信息、召開黨小組會議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輔具適配政策、申請條件、適配種類及申請流程,確保政策宣傳“到戶到人”。
主動上門摸需求。組織村干部、網格員、殘疾人專職委員組成摸排小組,對全村持證殘疾人進行“地毯式”入戶走訪。通過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每一位殘疾人的身體狀況、生活困難和實際輔具需求,重點篩查有需求且符合政策條件的對象。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需求準。
靈活收集,暢通渠道,實現“材料提交零障礙”
服務下沉上門收。對于行動不便或居住偏遠的殘疾人,由摸排小組在入戶摸排時“一站式”完成政策講解、需求登記,并主動幫助其收集身份證、殘疾證復印件等基礎申請材料。
窗口服務集中辦。在村委會設立專門的輔具申請受理窗口,安排熟悉業務的村干部值班,為能自行前來辦理的殘疾人提供咨詢、填表指導和材料接收服務。
線上便民解難題。針對外出務工或暫時不在村內居住的殘疾人,創新采用“家屬協助+線上傳輸”方式。由村干部主動聯系其家屬,詳細說明所需材料清單,指導家屬通過手機拍照清晰發送相關證件和申請表至微信等即時通訊工具,有效解決了“人不在村、材料難交”的痛點。
專業評估,精準適配,力求“應配盡配、適配精準”
醫生入戶實地評估。積極協調配合繁昌區中醫院的專業醫生,按計劃逐戶上門為在家的殘疾人進行現場評估。醫生根據殘疾人的功能障礙程度、生活環境、個人意愿等因素,科學、專業地評估其所需輔具的具體類型、規格和功能要求。
視頻電話連時空。對于評估期間確實無法返村或不便在家接受評估的殘疾人(如在外務工、短期住院等),童壩村創造性地采用“視頻連線”評估方式。由村干部提前預約時間,聯系其本人或家屬,通過手機視頻通話,在醫生遠程指導下,由家屬協助展示殘疾人活動狀態、生活環境等關鍵信息,醫生據此進行專業判斷和需求鑒定。這一做法有效打破了時空限制,確保評估全覆蓋、無遺漏。
經過細致高效的工作流程,童壩村成功為一批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適配了輪椅、助行器等輔助器具。接下來,童壩村將做好后續跟蹤服務,進一步完善殘疾人關愛服務體系,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努力營造更加包容、友愛的村莊環境,托起每一位村民穩穩的幸福。(楊果)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