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陽鎮繁海社區:零距離感知紅色脈搏 強作風淬煉過硬隊伍
鍛造強有力的黨員隊伍,錘煉優良的黨風黨性,既是當前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社區黨組織新質戰斗力的堅強保障。近日,繁海社區黨委用好周邊紅色資源,零距離感受“烽火歲月”,組織老黨員、新黨員、優秀黨員代表赴繁昌區荻港鎮板子磯教育基地開展實地研學,接受“戰火洗禮”,并借助專題研討與心得分享等多元方式,促使學習成效不斷深化,全力激活黨員教育的活力與實效。
沉浸研學:紅色熱土上的生動一課
6月11日,繁海社區黨委帶領20余位黨員奔赴荻港鎮板子磯,開展以“探尋紅色印記 錘煉黨性修養”為主題的活動,踏上追尋紅色記憶的征程。板子磯,一個在渡江戰役中留下濃墨重彩之地,又名鵲起磯,雄踞荻港鎮東側,曾是關鍵軍事突破口。如今,它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承載著銘記英雄功績、傳承革命故事的神圣使命,恰似一座紅色大課堂。
在講解員的引領下,黨員們緩步前行,依次參觀渡江戰役紀念館、古銅礦冶煉遺址、黃公閣、鵲起庵等歷史遺跡,于無聲處聆聽戰火歲月的轟鳴,感受先輩們在血雨腥風中鑄就的英勇無畏。館內,一件件歷史文物靜默訴說往昔,一段段影像資料生動再現崢嶸,一幕幕場景復原逼真還原歷史,大家仿若穿越時空,與先輩并肩,親歷黨的奮斗征程。更有一項特別體驗——手搖警報器,那急促的聲響,瞬間將黨員們拉回那段緊張歲月,身臨其境間,初心使命在心底激起層層漣漪。“這種沉浸式學習,比書本知識鮮活太多,每一個畫面都直擊心靈,讓人深受觸動。”一位黨員感慨萬千。
研討互學:思想火花點亮前行之路
參觀落幕,社區黨委迅速組織“學思想、談感悟、踐初心”專題研討會,為黨員們搭建思想交流的平臺。會上,黨員們熱情高漲,紛紛結合教育基地的所見所聞以及自身崗位實際,圍繞“如何將學習成果切實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實效” 展開激烈討論。討論中,有黨員坦誠分享自己的不足:“平時團結、服務、凝聚群眾做得不夠,有時即使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也多是象征性的打卡,缺乏為民辦實事的長久韌勁。”在觀點的激烈碰撞下,紅色精神悄然扎根心田,化作黨員們的行動自覺,團隊的凝聚力在這思想的交鋒與交融中達到空前高度。
研討過后,黨員們士氣高昂,紛紛表示未來將積極參與社區“敲門行動”、志愿服務等工作中,把學習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不僅如此,大家還表示將紅色基因深植于日常工作與生活,以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初心使命,讓紅色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長效機制:學用結合綻放教育之花
學習教育開展以來,繁海社區黨委在完成“規定工作”基礎上,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服務群眾的基層治理實踐,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解決群眾身邊事、眼前事上。一方面,通過深化 “學精神、轉作風、優服務”活動,社區黨委率先垂范,引領黨員將精力聚焦于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組建80余人的“她力量”志愿服務隊伍,常態化開展“十一”暖心驛工作,推動服務態度和辦事效率雙提升,用作風轉變的“力度”彰顯民生服務的“溫度”。另一方面,通過創新“實地參觀+研討實踐”模式,讓黨員教育既“黨味”濃厚又“鮮味”十足。
展望未來,繁海社區黨委將持續發力,建立“學習—實踐—反饋”閉環機制。通過設立“黨員先鋒崗”、開展“微心愿”認領等形式,為黨員搭建施展才能、服務群眾的舞臺,確保學習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黨員在服務群眾的生動實踐中,不斷續寫初心使命的新篇章,為社區發展匯聚強大紅色動能。(駱君倫)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