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山鎮城東村:蔬菜產業園竣工投產,綠色種植促就業增收
近日,峨山鎮城東村蔬菜產業園已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正式進入土壤培肥與種植準備階段。產業園通過流轉復墾21畝土地,新建12米大棚和水肥一體化系統,目前正進行有機肥播撒、翻土和起壟工作,為種植綠葉菜做好準備。
該項目總投資150萬元,不僅配套建設了矩形水溝、過路涵管,還配備了葉菜大棚遮陽設施、大棚滴灌和噴灌系統,為綠色蔬菜的高效種植提供了硬件支持。
科學種植:有機肥打底,技術賦能
城東村蔬菜產業園采用有機種植模式,嚴格按照綠色農產品標準進行生產。工人們首先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均勻播撒在土壤上,每畝施用量達500-1000公斤。“我們選用腐熟有機肥,不僅能改善土壤結構,還能降低蔬菜中硝酸鹽含量,提升品質。”產業園管理人介紹,施用有機肥后,將進行深耕翻土,深度達25-33厘米,使肥料與土壤充分混合。
翻土后,工人們再開始起壟作業。起壟能夠提高土壤透氣性,便于排水和蔬菜根系生長。產業園采用的水肥一體化設施能夠精準控制水分和養分供應,減少資源浪費,這種科學的種植方式能夠確保農產品安全可靠,為市場提供健康綠色的蔬菜產品。
就業幫扶:村民家門口就業,增收有路
城東村蔬菜產業園項目明確了就業幫扶方向,優先雇用村內失業人員和困難群體。園區為當地村民提供了約15-20個就業崗位,讓他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以前找工作要往外跑,現在村里有了產業園,既能照顧家庭,又有穩定收入。”一位正在田間播撒肥料的村民表示。
產業園通過“土地流轉+農民打工”的模式,讓村民能夠獲得土地流轉費和工資收入雙重收益。2023年以來,峨山鎮通過多種渠道已實現大量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再就業。城東村蔬菜產業園的投產進一步拓展了本地就業空間。
產業振興:集體經濟發展,村民共富
城東村通過創新“合作社+農戶”經營模式,將農業生產與集體經濟緊密結合。這種模式不僅為村集體經濟開源增收,也幫助農戶實現收入的提升。
2023年,城東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已突破千萬元。新投產的蔬菜產業園將進一步提升城東村的農業產業競爭力。隨著綠葉菜在肥沃的土壤中生根發芽,城東村的鄉村振興之路也將越走越寬。
城東村蔬菜產業園的投產是城東村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一步,它不僅豐富了市民的“菜籃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更照亮了城東村產業振興的新路徑。(俞海明)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