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市繁昌區:醫保醫療“雙向奔赴” 共推分級診療走出新路
繁昌鄰近江浙滬,交通較為便捷,參保群眾生大病往往較多選擇去省外三級醫院就診,一直以來區內跨省異地就醫比例偏高,增加了患者看病就醫負擔。對此,繁昌區以深化三醫聯動改革破題,區醫保分局主動與區衛健委會商研究,堅持“共建、共享、共贏”原則,探索組建會診轉診服務中心,醫保、醫療整合資源、協作聯動、雙向發力,在落實異地就醫轉診政策同時,主動對接有轉外就醫需求或意愿的大病患者,為其精準推薦邀請高水平異地專家來繁診療,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外地高品質醫療資源,著力探索走出深化分級診療新路子。
立足協同共建,雙向發力打造服務平臺。
區醫保、衛健部門切實凝聚聯動改革共識,在平臺支撐、政策支持上同向發力。一是協同組建中心。區醫保分局會同區衛健委充分調研論證,草擬了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建設試點方案,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定后印發實施。依托區內2家二級公立醫院,按照“一中心雙窗口”布局,在區人民醫院設立“主窗口”、區中醫醫院設立“分窗口”,受理患者對區外優質醫療資源需求的咨詢和申請,開展會診轉診服務。二是協同制定政策。區醫保、衛健、財政部門聯合制定《繁昌區公立醫療機構外埠專家會診費補助辦法》,整合基本醫保基金年度調節金結余、“華佗計劃”衛生高層次人才柔性引進補助、區財政緊密型醫共體建設資金等政策,對區內公立醫院引進外埠專家按標準給予補助。三是協同規范轉診。發揮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功能,落實好異地就醫轉診政策,依托區內2個醫共體暢通雙向轉診渠道;對區內暫時欠缺診療能力的病種,支持區級醫院深化緊密型醫聯體、科聯體合作,邀請外地專家遠程會診、服務下沉,積極引導患者在本地就醫。
立足信息共享,雙向發力構建聯動機制。
區醫保、衛健部門分別安排專人負責日常對接協調,實行轉診備案信息共享、服務聯動。一是健全信息推送機制。區醫保分局每天及時匯總線上、線下異地就醫備案信息,實時推送給區衛健委,由其根據患者病情等因素將患者信息發送至區人民醫院或區中醫醫院會診轉診服務窗口,做好會診轉診信息支撐。今年以來,區醫保分局向區衛健委推送異地就醫備案信息1800余條。二是優化引導服務機制。區衛健委、區醫保分局會商制定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工作制度,細化會診、轉診對接引導流程。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醫院分別根據推送的異地就醫備案信息或窗口受理的異地專家需求申請,結合患者病情、意愿,有針對性安排相關臨床醫師與患者或家屬聯系溝通,按照協商自愿、知情同意原則,邀請或推薦區外專家來繁為患者實施診療。三是完善專家合作機制。區衛健委、區醫保分局聯合對異地轉診備案信息進行分析,梳理明確異地就醫重點疾病譜,支持區級公立醫院精準對接“長三角”等地區優質醫療資源,建成高質量多學科外埠專家庫,保障患者期盼、需要的專家請得來。目前,2個區級公立醫院專家庫中已有專家近百人,其中長三角等地區高水平專家30余人。
立足互促共贏,雙向發力實現多方獲益。
區醫保、衛健部門聚焦化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合力創新會診轉診服務,奮力推進醫、患、保三方共贏。一是促患者負擔減輕。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通過會診轉診服務中心邀請的專家,在醫保基金調節金結余不足時對外請專家予以兜底補助,患者無需承擔任何費用,可為每名患者減免外埠專家會診費1200—10000元。今年以來,區會診轉診服務中心服務患者800余人次,其中主動對接450余人次、窗口咨詢350余人次;為300余名患者外請專家手術會診,減少患者負擔100余萬元,節約醫保基金200余萬元。二是促醫療能力提升。依托會診轉診服務中心,區人民醫院、區中醫醫院與省內及省外“長三角”等地區多家三級醫院建立多方位合作,通過現場指導、遠程會診、后續治療支持等,發揮異地專家傳幫帶作用,加快特色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開展新項目11個,有效帶動區內醫療資源擴容升級,促進區內公立醫院醫療水平整體提升。三是促分級診療見效。通過會診轉診服務中心主動對接服務,引進外埠專家來繁會診,引導區內患者理性轉診,支持基層醫療機構用好日間病床、日間手術等政策,強化醫共體內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推動醫療資源更加均衡配置。今年以來,區內就診率提升4個百分點,跨省異地就醫率下降1個百分點,全區基層就診率超70%。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