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書行:用十年逆行書寫無悔青春的時代畫卷
潘書行,男,1992年12月14日生,漢族,2012年12月參加消防工作,大專文化,中共黨員,二級消防士,現任蕪湖市繁昌區繁陽消防救援站滅火救援一班班長。
視駐地為故鄉爭當“領航頭雁”
從入職第一天起,潘書行就立志當一名優秀的消防戰士。2018年,消防部隊改革轉隸塵埃落定。盡管大家都有思想準備,但在改革真正到來的時候,還是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身邊不少戰友面對改革,都想退伍回家,更好地照顧家庭。潘書行雖然也想念自己的愛人孩子和故鄉繁昌,但他作為隊里的班長,不僅自己選擇了堅守,還勸說身邊的戰友留下來,用實際行動展現了忠誠、責任與擔當。在訓練中,他總是第一個出現在訓練場上,最后一個離開;隊伍里其他同志有思想波動,他就悉心給他們講政策,談理想,消除了其他同志的疑慮;生活中,他是全隊的貼心管家,誰有困難他都積極主動地去幫助,盡心盡力地去幫別人解決問題。
2020年,百年難遇的特大洪水席卷江淮,蕪湖繁昌的雨情時刻牽動著潘書行的心。可他作為黃山區抗洪搶險突擊隊的骨干力量,能做的卻只有24小時執勤備戰以保證轄區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7月6日,黃山市黃山區全境連降罕見特大暴雨,最大降雨量高達152.2毫米。自凌晨4時50分許,大隊接警席的電話就再沒有停下來。接到報警后,潘書行同志第一個上車發動車輛前往耿城鎮成瀾村展開救援。看到途中多條道路損毀被淹,潘書行同志小心謹慎駕駛車輛緩慢駛過涉水路面。到達村口時,消防車無法進入,潘書行就和其他救援人員一道抬著橡皮艇帶著繩索徒步趕赴現場。到達被困地點后,潘書行發現河水已經淹到家里,積水深約80公分。考慮到房屋老舊隨時可能倒塌,且被困人數較多,潘書行二話沒說,立刻背上孩子放到橡皮艇上,然后回身到屋內轉移老人。轉運途中,水流湍急、艇劃不動,潘書行同志又主動跳到水里,淌著洪水逆水行舟,顧不上水中水草把腿擦傷,也管不了沙子進膠靴把腳磨破,一聲不吭埋頭苦干,經過2個多小時緊張救援將被困人員全數救出。還沒來得及休息,潘書行又開車前往耿城鎮金橋村、輔村、三口鎮白果樹村等地展開救援,整整一個晝夜,潘書行同志多次走在極端水流中駕駛舟艇、給被困群眾帶去“橙色希望”,帶領救援人員成功救出50余人,疏散轉移340余人,也贏得了駐地百姓和身邊戰友的尊重肯定。
視百姓為父母爭做“護民衛士”
考慮到潘書行同志的優秀表現和個人意愿,經安徽省消防救援總隊黨委研究通過,2021年4月,潘書行終于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繁昌。9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的故土和親人已近在眼前,守護家鄉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夢想也即將化為現實。潘書行同志深感自身肩上的職責使命之重,妻子和女兒的支持鼓勵更激勵著他立足本職、扎實工作,做繁昌人民的“守夜人”。
2022年6月1日6時,一陣刺耳的警鈴聲打亂了原本的早操安排。繁陽消防救援站接到報警稱,轄區瑞城科技有限公司坑井發生埋壓事故,一名工人在施工作業時不慎掉入坑道里。接到報警后,潘書行同志迅速跑到車庫,穿好防護裝備發動車輛前往事故地點。到達現場后,潘書行發現工人掉入的坑道高25米左右,坑道內有一直徑為8米左右為存儲沙石的容器,坑道下方是粉碎機,工人深陷其中、只剩一頂帽子可見,身體被埋沙壓住約1米深,呼吸微弱。救援空間狹小,旁邊沙石結構松軟極易坍塌,成為擺在消防指戰員面前的難題。“大型器材用不上,小型器材無用處,想要快速救出被困人員,只能下井用手挖沙”,想到這里,潘書行立即行動,在坑道頂端做好牢固錨點,穿好山岳救援裝備,保護另一名隊友用雙繩技術從坑頂直接下降到被困人員上方開始用手挖沙,其他消防救援人員則協力通過水桶吊沙運沙。在下方人員力竭后,潘書行同志主動請纓替換下方人員休息,自己做好防護后下井繼續用手挖沙作業。在井下,他不顧自身危險,克服悶熱的井下空氣,和死神賽跑,在挖掘的過程中,出現了上面流沙的險情,他迅速用身體擋住被困人員頭部,用手撐住流沙的位置,待流沙平穩后迅速叫上方戰友找來水桶將被困人員頭部罩住,在繼續深挖,在挖了30多桶沙后,終于將被困人員的腋下挖出,此時在做好被困人員的保護后,裝上倍力系統,由坑頂的消防救援人員進行提拉作業,潘書行同志則在下方輔助被困人員脫困,在嘗試一次后失敗,此時被困人員情緒激動,他一邊安撫被困人員情緒,一邊繼續埋頭苦挖。最終,經過3個多小時的艱苦救援,被困人員身體部位大部分被挖出,然后潘書行同志在錨點上方做好3比1提拉系統,將被困人員拉出并成功救到地面。
初回繁昌的潘書行就親身經歷了一場大救援,讓他不禁感到一絲擔憂。“沒想到繁昌的警情和黃山差距這么大”“原先學的技術還能不能用得上”成為潘書行的心中所想。
視工作為事業爭為“業務尖兵”
“6.1”瑞城科技有限公司坑井埋壓事故救援,給潘書行帶來的不僅是自身業務能力的反思精進,更多的對繁昌消防救援事業發展的深深思考。為此,他主動查閱資料、認真分析總結、系統研判形勢,向大隊建言獻策,主動承擔了繩索專業分隊和供水專業分隊的建設任務。
繁昌區地勢西南高面東北低,地貌類型多樣,山、圩、洲、灘兼有,特別是五華山、紅花山、馬仁奇峰等更是享譽盛名。考慮到山岳救援中遇險者多為未開發區域,救援人員難以直接到達;救援環境復雜、行動受限;施救難度大、時間長等難點,潘書行同志充分發揮自身在國家山岳救援黃山大隊所學的技術專長,在繁陽消防的隊伍里挑兵選將,面對面地教、手把手地帶,經過一年多時間的辛苦付出,繁陽繩索專業分隊已經成有7名同志通過了繩索初級考核,3名同志通過繩索中級考核,走在全市前列。作為隊里的一名駕駛員,潘書行深知火災撲救過程中不間斷持續供水的重要使命。2022年8月,他在已有消防車的基礎上,新改裝了一臺供水保障車,并已獲得專利。傳統的水罐消防車都是比較單一的吸水模式,且在吸水方面比較局限,基本是采用車載消防泵進行抽真空后進行吸水,且吸水深度受限,一般在8米左右。而消防車在出警的過程中,很難找到靠近大路邊的池塘可以吸水,這就造成了有水吸不上,看了干著急的局面。而改裝后的消防供水車,把單一的吸水模式,改成了雙“泵”模式,即吸水模式、液壓吸水供水模式,在車載消防泵(簡稱:消防泵)吸水的同時,液壓吸水供水泵(簡稱:液壓泵)也在啟動向消防泵供水,該模式下就形成了1+1>2的供水理念。相比較原有的消防車吸水,改裝后的車輛實用性更強,其最大的工作距離能達到30米。車輛交接時,他主動請教改裝廠家和老班長改裝車輛的基本參數和使用、保養方法。車輛到達隊里后,他又與所有指戰員、駕駛員講解操作新型改裝車輛的工作原理、供水流程、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并做了專門課件,展開理論學習,先后多次帶領隊友們實際操作和熟悉運用改裝吸水泵。他經過多次的實操測試和經驗,總結了500米供水、1500米供水和3000米運水供水的使用操法,補充了改裝供水車輛數據的空白,縮短了在滅火救援戰斗中供水板塊的短板。
2023年初,潘書行又開始把精力投入到防盜門快速破拆的研究中。通過認真梳理發現,面對繁重的破拆救援任務,沒有一套專業的工具和指導手冊很難做到高效快速救援。于是,他帶領隊友們一起查閱書籍資料、向開鎖公司虛心求教、主動進行探索實驗,創新研制防盜門破拆工具2套、實戰操法3個,并將經驗整理匯編為防盜門破拆指導手冊,補充了支隊在防盜門領域的空白。今年7月,潘書行同志還積極報名參加了蕪湖市首屆消防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憑借自身努力,獲得了消防車故障排除第2名、舟艇舷外機拆裝第4名,消防裝備維護員組個人總分第6名的好成績,也實現了自己的首次跨界亮相。
十年一瞬,青春無悔。這是潘書行的十年,是“聞令而動沖鋒在前”的十年,是“有愧家人無愧事業”的十年,更是“守正創新全面發展”的十年。面對榮譽,他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他將繼續用自己的閃耀青春、實際行動,書寫無愧時代、無愧人民的火焰藍之歌!(作者:周子佳)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