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丈夫”陳普林:不離不棄,照顧殘疾妻子
陳普林,男,1962年10月出生,初中學歷,繁昌區平鋪鎮馬仁村楓發組村民。
正文:陳普林和妻子王小妹原本有一個幸福的家庭,但天有不測風云,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原本幸福安穩的生活。2018年的一天,陳普林的老母親因意外失足溺水身亡,妻子王小妹聽聞噩耗十分傷心。在婆婆去世的第二天,本就患有高血壓的她,由于近幾天未按時吃降血壓藥,再加上傷心難過,突然血壓飆升當場暈倒了,后被送往蕪湖醫院搶救。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王小妹雖然保住了生命,但卻留下了后遺癥:急性腦淤血,導致神經受損肢體癱瘓,語言功能也因此受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雖然之后夫妻倆積極配合做康復,但效果甚微。2019年2月,王小妹在繁昌中醫醫院被鑒定為肢體二級殘疾。
妻子一病不起,生活的重擔瞬間都壓在了陳普林的身上。剛開始的那段時間,對于年輕時脾氣本就不太好的陳普林來說,每一天都是考驗。盡管生活艱難,陳普林從來沒有退縮,日復一日精心照料著妻子的生活起居,任勞任怨支撐起屬于他們的家。
每天的早上是陳普林最忙碌的時候——幫助癱瘓在床的妻子梳洗、喂藥、喂飯。等料理好妻子后,陳普林再去菜園摘菜,準備午飯。除了日常的家務外,陳普林家還種了幾畝田,農忙的時候,他不放心妻子,將妻子扶到輪椅上坐著,推到田邊樹蔭旁,自己一邊干農活一邊照看。
喂飯這個環節是最累的,由于王小妹咀嚼吞咽功能受損,只能吃軟食,每口只能吃一點點,一不小心就會吐出來。陳普林耐心地拿著勺子,一點一點不厭其煩地喂進她嘴里,有時光是一頓飯時間就要花上一個鐘頭。為防止妻子久臥在床肌肉萎縮,陳普林還自學按摩,每天晚上給妻子按摩揉腿揉背。天氣好的日子,他會扶起妻子慢慢坐上輪椅,推到門口曬曬太陽,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個時候,陳普林就趁機干干家務活,打掃下屋里屋外。
這樣的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沒想到你這么愛干凈、講究的人,能一把屎一把尿的把癱瘓的小妹照顧得這么好,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假如是我早就放棄了。”每當熟悉的鄰居半開玩笑跟他說時,陳普林總是笑著說:“不能放棄啊,放棄這個家就沒了。她在床上躺幾年,我就照顧了她幾年。”在陳普林看來,“夫妻”二字就是一輩子的承諾。這些年來不離不棄的精心照顧,就是他能給予妻子的最深情的承諾。
在陳普林的精心照顧下,王小妹對身邊的事物也逐漸有了感知,看到丈夫拖著疲憊的身體為了自己忙前忙后,也不時“啊啊”發聲,回應著丈夫。兒子工作平時比較忙,空閑的時候就會抽空回來看看他們,陪父親說說話。
陳普林,一個平平凡凡的農民,大家口中的“好丈夫”,為了真情,為了責任,為了一句承諾,照顧肢體癱瘓妻子,沒有半點怨言。他如一匹老馬,雖未馳騁千里,卻已經到達了善良的頂峰。他用博大的胸懷詮釋了當代中國至善至美的夫妻情,讓我深深地體會到孝老愛親是溫情,也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梁。
“久病床前見真情”,愛讓陳普林堅持,“不拋棄、不放棄、不離棄”的信念讓他走到了現在。沒有驚天動地的誓言,只有以沫相濡的每一天。這個厚道淳樸的農村漢子用悠悠漫長歲月,譜寫了一曲情深義重、不離不棄的愛的贊歌。
責任編輯: 趙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