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三心”到“五心”繁昌區教育服務綜合改革全面升級
“一葷兩素一湯”,中餐每天有變化,每周有調整;放學后,根據學生需要,安排老師進行暖心輔導;課間操、課后,各校根據自身實際,安排健身操、足球等運動……繁昌區推動“五心工程”(放心午餐、安心午休、暖心輔導、開心運動、愛心課后服務),解決家長后顧之憂,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早在2019年春季學期,繁昌區就率先啟動了教育服務綜合改革工作,主要包含放心午餐、安心午休和愛心課后服務(“三心工程”),到2020年秋季實現了“三心工程”全區中小學校全覆蓋。目前,全區29所義務教育學校共有學生18101人,課后服務實現全員參與。
平鋪中心小學竹竿舞社團活動
今年上半年,在“三心工程”的基礎上又增加了“開心運動”、“暖心輔導”,成為具有繁昌特色的“五心工程”。
為做好“五心工程”,繁昌區完善體制機制,加大經費保障力度。區政府統籌協調區教育局、人社局、發改委、財政局等部門,加大對“五心工程”的資金、人員隊伍等相關資源的保障力度。出臺了《繁昌區中小學教育服務綜合改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由區財政局根據實際參加的學生數,按照500元/生/年標準保障。
“五心工程”實施前,許多家長面臨著“中午沒時間做飯,下午放學時間和下班時間不同步”等現實難題。
“五心工程”實施以來,最有幸福感的就是學生家長。
“我在繁陽鎮鐵塔村村委會工作,平時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孩子原來由奶奶做飯,后來孩子爺爺生病了,奶奶沒有時間給孩子做飯。‘五心工程’實施解決了我的一個大難題。孩子不僅在學校吃得好,中午可以在學校空調房里午休,或者在圖書室閱讀。孩子放學時間是下午4:20,那時我還沒下班,現在有了課后服務,孩子在學校踢球、做作業,我正好下班可以去接他。”城關一小五(一)班肖建軍媽媽告訴記者。
“五心工程”不僅解決了學生家長的難題,更大的意義在于,讓學生得到了全面的教育,課后服務極大地拓展了學生的興趣空間。
田家炳中學針對學生特點,課后輔導大多采用個別輔導或者小組輔導形式。該校要求參加課后輔導的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本學科的落實情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性格特征和其他學科的學習情況;了解學生前一堂課學習效果,從而制定輔導計劃。該校在暖心輔導中,注重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綜合能力提升。2020年9月,朱葉晗參加安徽省氣象科普知識競賽獲省優勝獎。2020年11月,該校參加蕪湖市初中英語配音大賽獲市二等獎。
荻港小學立足實際,積極探索“學習+興趣”的模式,精心選擇、設計服務的內容和形式。學校設立涵蓋德育、體育、藝術、作業輔導等30個興趣社團,全校學生每人自愿報名參加其中一個社團活動。學校根據學生興趣和愛好,將課后服務與少年宮社團藝術培訓有機結合,開設豐富多彩的社團培訓。學校每天下午戶外課后服務項目有田徑、排球、籃球、跳繩、空竹類,尤其是學校充分發揚排球特色,每天課后服務男排、女排訓練有素,一招一式規范有序,墊球、發球、扣球、對抗……在教練老師的指導下,訓練場景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
荻港中心小學課后服務組織學生學習國畫
城關二小在把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編創成朗朗上口的“文明禮儀歌謠”和大課間“文明禮儀操”,“開心運動”的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文明禮儀”教育效果。
城關二小“開心運動”活動
為更好地推進“五心工程”,區教育局制定了《蕪湖市繁昌區教育服務綜合改革考核暫行辦法》,以促進全區中小學教育服務綜合改革工作落地落實。每學年考核一次,考核采取自查自評和區級考核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根據考核結果,設一、二、三等獎若干名,分別給予獎勵,考核結果予以通報。
區教育局分管負責同志介紹說,區教育局以為民辦實事為切入口,將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心走實。通過推動“五心工程”,破解了中小學生午餐、午休、輔導、運動和課后服務等難題,進一步增強教育服務能力,同時,也保障了學生用餐安全、睡眠時間,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從“三心”到“五心”是量的質變,是繁昌區教育服務綜合改革全面升級,充實了服務內容,細化了服務措施。區教育局相關部門還通過調查問卷聽取家長反饋意見,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扎實推進中小學教育服務綜合改革,讓“五心工程”在群眾心中綻放。(章平周)
責任編輯: 趙倩